『嘉興藏』又名『徑山藏』,為明末清初刻造的私版藏經。
發起於明代嘉靖、隆慶年間(約 1566 ~ 1567),萬曆 7 年(1579)確定,又歷經 10 年籌備勸募,萬曆 17 年於山西五臺山開雕,因北地冬寒,刊刻不便,又遷浙江餘杭縣徑山續刻,復因故散於嘉興、吳江、金壇等地募刻,而由嘉興楞嚴寺刷印流通。此藏經直至清康熙15 年(1676)方始全數竣工,前後歷時 90 年之久,分正藏、續藏和又續藏三部分。
此藏之特點,摒棄了佛籍一向沿用的摺裝式,改為輕便的線裝方冊形式。印造較摺裝本輕便,宜於流通。『嘉興藏』版心接近正方形,每半頁 10 行,行 20 字,仿宋黑體,有邊框、行線和書口。書口刻部類、經名、頁碼。框高 22.5 公分,寬15 公分。
此為「續藏」所收語錄,部類劃歸「支那撰述」。古雪喆禪師即明末僧人古雪真喆,生於萬曆甲寅(1614),海寧人,本名陳國賓,悟道於天童寺,「出住洪都翠巖,遷建寧黃巖白法建州佛頂,所在法席稱盛。」據書前陳弘緒(1597 ~1665)、熊文舉(1595~1668)二序推斷,此書刊刻當在天啟、崇禎年間,至遲不晚於 1668 年。